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阳新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2014年度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12日
南阳市2014年度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大力推进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确保完成2014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统揽林业工作全局,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坚守林地“绿线”和湿地水域“蓝线”,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强林业产业活力,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实现森林“双增”目标,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南阳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35万亩,其中造林51.9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83.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600万株。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5万亩,花卉苗木4万亩。全市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率、伐区内林木凭证采伐和办证合格率达到90%以上;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全市林业产值增长14%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以国家、省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为依托,突出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的造林绿化工作,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构筑“三区三带”生态建设格局。
1.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绿化工程。在干渠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带,提高绿化水平,重要部位和节点,进行重点打造,高标准绿化。2013年10月底前完成土地流转和造林规划任务,11月底前完成整地任务;2014年3月底前完成绿化美化任务。
(2)白河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按照白河两侧各100米的标准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做到与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廊道建设同步流转土地、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推进实施,有条件的地方2014年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3)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通道绿化工程。沿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景观林带,构建生态廊道,丰富森林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按照两侧各100米林带宽度、其他高速公路按照两侧各50米林带宽度进行完善提高;铁路、国道、省道、白桐干渠两侧各规划栽植10行以上树木;县乡道路、景区道路、二级支流及支渠两侧各规划栽植5行以上树木。所有通道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搞好补植补造,完善提升绿化水平,构建集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融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2.山区、丘陵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山区、丘陵区是冬春造林绿化的主战场。各地要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打造精品工程。
(1)荒山丘陵区绿化。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重点抓好丹江水源地、淮河源头和鸭河库区周边的造林绿化,提高山区、丘陵区绿化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适时适地搞好飞播造林。
(2)封山育林。以伏牛山、桐柏山两大区域为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3)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遵循先易后难、间伐为主、分类施策的原则,重点在国有林区和重要区域推进森林抚育改造工作,提高林地生产力。
(4)外资项目造林。淅川、西峡、桐柏、方城、镇平等县要按照要求,启动实施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同时抓好德援造林项目。
3.平原绿化。
(1)农田防护林建设。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相结合,按照300亩一个网格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完善提高。
(2)乡村道路、沟渠绿化。把路、河、沟渠和乡道、村道及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提高综合防护能力。今冬明春,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农田林网和高标准粮田农田林网建设。其他区域也要按照标准,完善提高平原绿化水平。
4.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以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城区绿化为重点,建设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
(1)市中心城区按照“一环三带六园六线”(“一环”即环城高速、“三带”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廊道、白河和白桐干渠生态林带、“六园”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兰湖省级森林公园、独山省级森林公园、紫山植物园、黄台岗森林公园和城市西郊森林公园,“六线”即城市六个出入市口)的规划布局,搞好绿化美化和湿地修复,完善提高绿化水平。搞好城市道路、河流、社区、机关庭院、企业绿化,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交通主干道绿化率达25%以上,机关、学校、医院、部队营区等单位绿地率达35%以上,企业等单位绿地率达35%以上。
(2)抓好村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按照乡镇建成区外围30米、村庄周围20米的宽度,营造环镇围村防护林带。抓好14个产业集聚区和585个新型农村社区绿化工作。以社区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住宅边沿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以乔灌草藤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使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
5.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县市区要抓住每年全民义务植树月的时机,大力宣传植树造林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形成“共建生态南阳,构筑和谐家园”的浓厚氛围。要制定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扎实推进领导办绿化点工作,推进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2014年,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每县创建义务植树基地1-2处。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1.花卉苗木产业。以“两园一带”示范区(卧龙区万亩月季园、南召县万亩辛夷玉兰园、百公里花木长廊)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月季博览园、月季种质资源基因库和玉兰种质资源收集圃等种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月季、玉兰等名优花卉苗木基地。以宛城、卧龙、南召、镇平等县为重点,建设绿化苗木及南花北移示范区。办好南阳月季文化节,打响月季品牌,塑造城市名片。
2.特色经济林产业。按照高效生态的发展目标,2014年规划发展特色经济林15万亩。
(1)猕猴桃基地。以西峡为重点,辐射带动内乡、淅川等县区,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
(2)木本粮油基地。以内乡、淅川、西峡、桐柏、南召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木本粮油,扩大规模面积,尽快形成品牌优势,努力打造豫西南核桃、板栗基地;培育桐柏油茶基地,培育和改造油桐、乌桕等生物质能源林。
(3)木本药材基地。以西峡、淅川、南召、桐柏、唐河、方城为重点,加快发展以山茱萸、金银花、辛夷、木瓜、栀子为重点的木本药材。
(4)小杂果基地。以宛城、卧龙、南阳新区、新野、方城为重点,发展以晚秋黄梨、水蜜桃、葡萄、欧洲大樱桃、软籽石榴等名优特小杂果。
(5)茶叶基地。继续抓好桐柏山名优绿茶区和丹江库区生态绿茶带,形成“一区一带”的茶产业发展格局。
3.林下种植养殖业。
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围绕“绿色、有机”定位,大力发展林药、林菌为主的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野生动物为主的林下养殖基地,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
4.林产加工业。以基地为依托,加快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要在猕猴桃、核桃、辛夷、杨树等方面培育发展一大批龙头企业。2014年发展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建设一批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在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林产品认证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林果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基地。进一步健全完善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强化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以优质树品牌、以特色增效益。全市创建3-5个全国知名品牌。
(三)深入推进集体制度林权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林权流转制度,建立林权流转服务场所,落实政策性林业保险办法,提高林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组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不断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促进、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参与合作的贷款市场体系。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提高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四)加大科技兴林力度
继续深化与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合作,开展引智计划,拓宽合作领域,力争在林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林业人才培训和科技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做到科学规划、科学造林、科学营林,努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要继续开展林业科研课题攻关活动,力争今年申报一批科技水平高、技术领先的科研课题项目。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发放技术资料、现场培训等形式,加强指导和服务,把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五)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1.加强林木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手续,从源头管好森林资源。组织开展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清理清查活动,重点对大树移栽、木屑经营加工和木炭经营加工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2.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湿地日”,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动物园、展演团、野生动物驯养场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管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湿地资源。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水平。加强伏牛山、丹江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白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兰湖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争取申报一批新的森林(湿地)公园,扩大保护面积,增强森林、湿地生态功能。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重点做好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控,做好飞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工作,加强预测预报,加强检疫检查,科学组织防治,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火源管理,强化值班调度,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扑火专业训练,一旦发生火情要立即组织扑救,力争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强化责任追究,加大火案侦破力度,对发生的森林火灾案件,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已将2014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要着力抓好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采取政府投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林业生态建设所需资金按本年度财政支出1%的比例进行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2014年,市财政新增3000万元资金用于南水北调干渠沿线造林补助。同时,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有关企业、大户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三)强化考评奖惩
市里将采取日常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及时掌握通报重点工程土地调整和造林工作动态。同时,采取“倒逼”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定时间节点,高位督查落实。今冬明春,对南水北调干渠绿化、白河生态防护林带、城区高速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造林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查评比,明年将组织三次检查验收。市政府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通报表彰;对工程进度慢、质量差的,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