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2015年是我市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克服经济下行等困难,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的关键之年。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多了解到我市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今天下午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之际,我们邀请到了市统计局有关领导对今年我市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省南阳地方调查队队长、新闻发言人杨光,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吴新汉,市统计局农业科科长董晓,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张祎。首先由杨光同志介绍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杨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省南阳地方调查队队长)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全市经济形势的关注和对统计局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向大家做一通报。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作为全市工作的突出任务,坚持抓早、抓准、抓实、抓狠,多策并举,精准发力,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省辖市中位居前列。
上半年,全市(不含邓州)GDP总量为114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4.3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7.52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8.56亿元,增长11.1%。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今年我市麦播基础好、墒情足,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病虫害防控得力,高标准粮田和高产创建发挥积极作用,全市夏粮总产量317.09万吨,增长6.2%。油菜籽产量12.69万吨,增长7.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9.77万吨,同比下降 2.4%;禽蛋产量13.98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12.57万吨,增长5.2%。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9.5%,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5.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制造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11%。分行业看,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保持增长。分产品看,56中主要产品中3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4月份之后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125.72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06.72亿元,下降10.9%;民间投资1009.18亿元,增长2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9.30亿元,增长36.3%;第二产业投资702.09亿元,增长25.1%,其中,工业投资701.5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334.32亿元,增长3.7%。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144.91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05.6%,国内贷款增长39.8%,自筹资金增长16.2%,利用外资下降79.9%。
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6.56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投资51.37亿元,增长6.1%。商品房销售面积152.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6.00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销售额49.49亿元,增长0.2%,其中住宅销售额45.59亿元,下降0.6%。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54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6亿元,增长14.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8.2亿元,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3亿元,增长20.8%。分行业看,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业完成39.06亿元,增长5.5%;零售业完成111.85亿元,增长18.7%;住宿业完成3.22亿元,增长13.2%;餐饮业完成8.04亿元,增长21.6%。
五、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1.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0.6%。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升一降”,具体为食品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3.0%、肉禽及制品类上涨2.1%、菜类上涨6.2%。
六、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5.7:48.4:35.9优化到15.3:47.1:37.6,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0.4、1.3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51.8%和41.3%,其中第一、二产业贡献率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1.6个百分点,而服务业贡献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比重提升、发展提速、贡献加大使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七、产业集聚区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上半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13.58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总数占全市的23.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到全市的40.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为促进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发挥了中坚作用。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作用下,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困难点仍然很多,出现的积极变化还需进一步积累巩固。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的复杂性,以攻坚的精神,把稳增长、保态势、促提升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继续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媒体提问环节
主持人:下面请各位记者们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先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名称。
南阳日报社记者:我是南阳日报社的记者,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请问如何看待南阳上半年的经济运行?8.8%的增长率是由哪些因素支撑的?
杨光:关于8.8%的增长速度,我的看法是处在合理区间、各方支撑共同拉动。我们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公认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首先,经济增速平稳。全市一季度GDP增长8.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增长8.8%,但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其实是一个趋稳的态势。我们的三次产业增速分别是4.0%、8.7%和11.1%,与以往相比也基本都处在正常区间。第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4159家联网直报单位就业人员65.07万人,同比增加4.54万人,增长7.5%。6月份市政府组织的经济运行调研中,不少企业仍然面临结构性缺工问题。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今年一直控制在1.2%、1.3%的水平,上半年同比上涨1.2%。第四,出口保持增长,据商务局数据,上半年全市出口增长2.9%。
我们从供给、需求、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等具体指标来看,对上半年全市经济8.8%的增速是充分支撑的。供给: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夏收作物再获丰收,夏粮增产6.2%、油菜籽增产7.2%,为全市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经济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的大环境下,市委、政府采取得力措施,转化拖累点,培育增长点,稳运行调结构,为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主力支撑作用,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需求:今年南阳投资、消费的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投资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上半年初步汇总达到1100亿元以上,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位居省辖市前列,出口也一直保持增长,“三驾马车”同向拉动。发展动力:工业生产上新业态新产品引领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40.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4.9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节能环保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服务业中以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上半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高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23.8个百分点。此外,伴随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了全市一批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截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上半年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均为全省第3位,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居民收入初步预计可以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南阳晚报社记者:我是南阳晚报社的记者,从数据看,为什么上半年全市CPI的涨幅比较低?与老百姓感觉反差比较大?
杨光:你这个问题提得最生活化,大部分人都关心物价的问题。CPI是综合性的平均指数,它的算法从统计内容既包括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下降的商品,既包括市场化的,也包括政府定价的,比如说水、电、气,政府定价的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这些。从CPI感受行业人群来讲,也不一样。每个群体对CPI的感受不一样,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感受。还有一个对CPI感受,不能仅仅看涨价的商品,也要看没涨价,甚至降价的商品。
南阳电台记者:我是南阳电台的记者,请问南阳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保持夏粮连年增产的?
董晓(南阳市统计局农业科科长):南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小麦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南阳主产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南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夏粮连年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全市夏粮实现总产317.09万吨,比上年增长6.2%。
夏粮连年丰产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夏粮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为夏粮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南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市种粮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补贴的足额发放以及一些惠农政策的强力实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呈现连年扩大趋势。从2004年以来,南阳夏粮种植面积逐年不断扩大,夏粮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682.80万亩扩大到2015年的817.88万亩,扩大了135.08万亩,年均增加11.26万亩。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比上年增长0.2%。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夏粮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夏粮增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南阳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启动实施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节水农业、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规划建成高标准粮田630万亩,目前已完成300多万亩,市级38万亩示范工程基本建成,同时着力打造1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整建制高产创建。于此同时,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对提高粮食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夏粮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夏粮单产水平逐年增长。夏粮亩产由2003年的291.65公斤增加到2015年的387.70公斤,增加了96.05公斤,年均亩产增加8.0公斤。今年夏粮单产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6.0%。
映象网记者:我是映像网的记者,刚才杨队长讲到互联网+,前段时间市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中,互联网+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请问互联网+在南阳经济中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未来会对我市经济有何影响?
吴新汉(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互联网+可以说大众生活已经离不开了,也是市场经济情况下新兴的业态,这个业态的发展的迅猛程度前所未有。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在这里向大家大致介绍下目前互联网+在南阳是什么状况。互联网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南阳而言,就全省而言,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在于电商、网店方面。从全国的角度讲,不管是淘宝网,还是其他网站,增长的速度连续3年都在50%以上。具体到南阳市来说,就目前的统计制度而言,对这块的覆盖有关的制度方法还不太健全。具体的数据是通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以上批发零售出租、餐饮企业、规模以上的服务业,也仅限于规模以上的服务业,在互联网上有生产、销售的这一部分。对于一个农业大市来说,我们现在整个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正在加速的阶段,大量的企业属于限额以下。工业上相对好一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大量都在限额以下,还有一部分是个体。对这部分目前国家的统计制度还没有覆盖到。我们初步掌握的一些情况,省统计局正在和省商务厅沟通,计划在年底以前,从全国各大网站上购买数据,以此来满足各级党委政府了解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对政府新闻办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