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养老服务业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局长褚庆义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新网、河南日报、南阳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截止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8.96万,占全市总人口15.41%。近三年来,全市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70万人。目前各类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共有246家,全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13家,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共有323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缺口依然较大。
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办养老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光荣院、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是由政府投资管理,实行无偿服务模式,由国家免费各种综合性服务。另一类是民办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各类老年公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护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这类机构由个人、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投资管理,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实行有偿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提出服务事项,并支付服务费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在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建设、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以及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租赁等方式参加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简化手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实行备案制,民政部门不再办理前置审批。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许可制。新建机构申请人要按照《河南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管理办法》,提交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审查意见书及其他必备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办理相关手续。开展其他养老服务或产品研发、生产的机构。按经营性质,属营利性的企业单位直接到工商部门登记,属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到民政部门登记。”
老年人享有多项优待政策
目前,在我市只要年满60周岁即可携带身份证、照片到市民服务中心审批大厅民政窗口免费办理老年优待证。老年人凭优待证可在政务、医疗、交通、旅游、商业服务等各方面享受优待。年满90周岁、户籍属于我市户口的老年人不论城乡、不分县区凭身份证、户口本就可申请高龄津贴。而且与之前在百岁老人津贴相比,现在的高龄津贴可谓是提标扩面,惠及了更多的老年人。
自去年以来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围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等方面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共下拨省级购买养老服务资金1204万。利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慰问活动、组织举办各类老年文体活动,引导社会关注、关爱、关心老年群体,使他们安度幸福晚年。
下一阶段,我市将深入贯彻十九大有关养老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部署,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我市将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对闲置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我市将按照省里要求规划建设一个养老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创新企业。
在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如用地、融资、税费、水电气价格等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领域。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9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不低于35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初步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
我市将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正在筹建南阳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符合我市特点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平台建成后,老年人只需拨通热线电话,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信息咨询、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等各项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平台信息技术,可实现对老人的紧急呼救、远程医疗、防走失电子围栏等功能,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的养老院。
在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将整合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打通体制机制障碍,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康复服务。市民政局将协同各职能部门全力推进“南阳市仲景健康城”建设,目前已有19个养老备选项目列入“南阳市仲景健康城”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