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农村饮水安全专访南阳市水利局局长张富强

时间:2019年05月20日 来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政府门户网站2019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富强,欢迎张局长的到来!大家都知道,扶贫攻坚开展以来,水利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有请张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水利行业扶贫情况。

张富强: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到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进行网上交流。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水利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张局长好!下面我代表广大网友向您提问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水利部门在扶贫攻坚中承担了什么职责?

张富强:水利部门在扶贫攻坚中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精准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确保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个方面,这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中不愁吃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和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水是安全的,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

张富强: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具体标准是由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的,这个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个方面构成:一是水质,要求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水质指标由疾控部门进行检验;二是水量,要求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20升;三是方便程度,要求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四是供水保证率,要求不低于90%。

主持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饮水安全扶贫工作进展如何?

张富强:全市1112个贫困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有225.1人,涉及贫困户7.95万户,贫困人口23.59万人。到2018年底,贫困村已全部解决。

全市3447个非贫困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有765.1万人,其中贫困户11.35万户,贫困人口26.83万人。已建集中供水工程2578个村,惠及584.48万人、贫困户8.72万户、贫困人口20.99万人;未建集中供水工程的869个村180.651万人,其中贫困户2.67万户、贫困人口5.8326万人,已通过水质化验或现场“望、闻、问、尝”办法进行了饮水安全达标认定。

主持人:水利行业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张富强: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要求,市水利局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当成一件民生实事、政治任务、长期工作来抓,我们的主要做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重管护。

一是健全管理体系,完善保障机制。为及时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短板,我们着力在健全完善工程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出台了《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进一步加强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县市区政府是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负总责;各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是本辖区工程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对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水利部门和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责任。要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中心),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乡镇政府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13个县市区已出台了县级运行管理办法、成立了农村饮水工程专管机构。同时通过电视、报纸、“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0.17”扶贫日、“行风热线”等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政策。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服务卡发放、张贴到户,水厂和村内必须有饮水安全政策宣传栏,扩大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政策知晓度,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

二是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我市对县、乡、村三级不同层次管理进行探索。县级采用“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大带小”的发展路子。如方城县对联村和规模水厂,在保证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县水利局与水厂所在乡镇政府签订协议,将运行管理权交给乡镇政府;管理总站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全县8个规模水厂进行数字和视频监督;单村工程采用村组统管、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竞价租赁等形式明确了管理主体。各供水厂、站按供水人口每年向县维修基金专户缴纳1000-24000元不等的维修基金。乡级采用“多元化办水,企业化管水,商品化用水”模式。如宛城区金华乡成立乡自来水公司,统管全乡自来水业务。对规模较大的金华、东谢营等5家水厂,采取竞标承包的形式确定水厂承包人,每家水厂承包人缴纳5万元风险抵押金,保证承包水厂在运行期满前良性运行。对单村工程,移交村级管理,由乡自来水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同时成立了乡自来水抢修队,公布维修服务热线。村级采用“大民主”,人人都是用水户、人人都是管理员的模式。如内乡县桃庄河村积极推行管理小组、管水员、抄表员三级管理,在人员选聘上,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明确职责、规定其管理权限,解决了管啥的问题、谁来管的问题。为有效降低损耗将原来的两级水表改为三级水表,分级收取水费,水价始终控制在2.5元/吨,其中管水员0.5元、电费1元、维修基金1元,解决了水费征收的问题。明确支出额在100元以下的,由管理小组长签字报销,100元以上的,由管理小组研究后报销,维修基金不够支付时,由全体受益群众分摊支付,解决支出的问题。

三是加强水质检测,保证饮水安全。各县市区依靠卫生疾控部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提高县级水质检测能力,做到对所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每年至少检测2次(丰水期和枯水期),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当水质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增加检测频率,确保水质安全。县级水利部门依托千吨万人水厂建立了日常水质化验室,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日常九项指标进行检查,确保饮水水质安全,有力地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2018年底全市已落实检测人员65人,落实运行经费245万元,全年检测水样5116份。同时,县水利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划定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范围,由水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由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四是落实维修基金,确保持续发展。我市各地于2011年度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基金,制定出台了基金管理办法。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基金从2014年度起在每年拿出不低于10万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到50万元,并纳入零基预算。2018年又在继续执行最低50万元维修基金的基础上,要求各地根据饮水安全工程已解决人数,按照每年每人3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用于饮水安全工程维护。目前,据各地统计维修基金账户累计余额1761万元。通过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费用高、群众负担重、供水经营亏损严重的难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正常运行。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我市已先后抢修饮水安全工程5000余次。

主持人:水利部门脱贫攻坚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富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仍是短板。去年市政府下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这既是保持和巩固饮水安全工作成效的关键,也是保障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少部分工程管理运行难度大、问题多,个别存在管理责任不明、以及管理经费不落实、运行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之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出现新的不平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重点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投入不断加大;但受资金规模和投资政策限制,对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投入明显减少,非贫困县不享受涉农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改造。同时,在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也存在资金投入不均、发展不平衡问题。

主持人:2019年水利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张富强:一是提高站位,打好年度攻坚战。2019年是我市脱贫攻坚决战的关键时期,4个拟退出县要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建设进度,高质量打好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

二是聚焦目标,完成年度任务。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有保障;重点推进4个拟退出贫困县的饮水安全达标,确保顺利退出;巩固提升3个已退出县饮水安全,完善管理工作,确保长效发挥。

三是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水利脱贫攻坚关系政治责任,关系民生民心,关系全市脱贫攻坚大局,继续按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考核办法》,加强水利扶贫考核,并与“红旗渠精神杯”评比挂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确保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同时进一步强化做好水利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水利扶贫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主持人:十分感谢张局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大家做了如此详细的解答,通过此次访谈,相信大家对水利行业脱贫攻坚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张局长做客我们在线访谈节目,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