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年03月15日 来源:南阳晚报

3月14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南阳市市场监管局重点介绍了2021年南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消费投诉热点问题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就市民关心的消费投诉维权问题进行了解答。

2021年,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11403件,全年受理总量较上一年度增长30.25%。从受理途径来看,12315热线电话仍为投诉受理的主要渠道。

透视消费维权热点 咱让数据说话

市民咨询最多的

2021年,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咨询78944件,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3.1%。市民咨询最多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市场监管业务的咨询。一是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业务咨询,主要集中在个体工商户、企业的登记注册及年报问题;二是咨询投诉举报处理结果;三是价格监督类咨询,集中在高速道路救援收费标准、停车场收费、小区物业收费及资源类价格方面。

非市场监管业务的咨询。主要集中在快递公司、电信运营商、汽车销售、交通运输物流服务、购物不开发票、保险等方面。涉及市场监管系统咨询31757件,占咨询总量的40.23%;咨询非市场监管业务及相关消费维权问题的比重较大,表明消费者对12315热线信赖度较高,但对其他部门的职责范围了解不够,需要加强部门宣传。

市民投诉最多的

2021年,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投诉19345件,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01.5%。

商品消费类投诉共12151件,占投诉总量的62.81%。商品消费类投诉热点主要为一般食品、日用百货、交通工具。其中一般食品类消费投诉为商品类投诉第一热点,涉及食品含有异物、过期、食品包装标识不规范、非法使用添加剂等问题;日用百货类投诉主要涉及售后服务、“三包”等问题;交通工具类投诉主要涉及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出现问题推脱不及时处理等。

服务消费类投诉7194件,占投诉总量的37.19%。服务消费类投诉主要涉及餐饮、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行业服务态度差引起的各类消费纠纷和预付费卡销售、商家跑路问题等。

市民举报最多的

2021年,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举报13114件,较上一年同期降低48.64%。

举报热点主要集中在广告违法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食品问题、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其中广告违法行为(虚假广告)举报居举报类问题首位,问题主要涉及使用“最优质”“最专业”等绝对化语言。近期,商标违法行为的举报也呈日渐上升态势。

让市场公平有序 看看部门做了啥

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力助力南阳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2021年,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441起,罚没款5000多万元,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5起。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专项行动,规范医疗医保收费,严厉查处医疗医保重复收费、拆解收费等不合理现象。2021年共检查出涉及医保领域违法违规金额5292.26万元,为全市挽回医保资金损失21亿元。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行动,查处整治教育机构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共查出违规收费1000多万元,纠正5所高中、2所大学违规收费行为,确保教育收费合法合规,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此外,开展食用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对6家生产不合格食用小麦粉的企业进行查处,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把服务企业发展与发挥职能融合推进,努力当好企业的“贴心人”。积极协调解决南阳顺达尔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使用自来水问题,为南阳乐顺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协调解决销售款71.4万元,为天津康婷生物工程集团、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南阳柯丽尔有限公司、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推进电价降价政策落到实处,立案处罚36家转供电主体,退还用户电费396余万元,确保国家电价“红利”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了电力市场价格秩序,为广大企业和商户解决了“用电贵、用电难”问题。

此外,规范房地产领域定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开展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共检查房地产企业15家,立案处罚4家。打好疫情防控战,筑牢市场监管战“疫”防线。目前共检查零售药店2280家(次),检查冷链食品经营主体、商超、餐饮店等1360家(次),责令现场整改到位392家、责令停业整顿38家。

建设服务型执法机构

深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提供风险预警。2021年,先后在南阳柯丽尔有限公司、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南阳市张仲景医院等单位开展法治教育座谈会60次。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开展“案件大回访”活动,推动服务型执法落到实处,更好地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执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