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南阳市科技局局长王辉。王局长,您好!
王辉: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参加2023年“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科技支撑,科技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2年我市科技工作有哪些亮点?
王辉:2022年,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社会研发投入67.83亿元,增速达到52%。全市新建省院士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5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重点研发专项5项,数字光电产业获得省级科技研发联合基金支持。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主持人: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保8争9”的目标,朱书记指出“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把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王辉:“保8争9”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市作为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更多需要由科技创新来引领和驱动。所以今年科技工作将着力推动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突出“两手抓”,一手抓大企业的“顶天立地”,围绕21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另一手抓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构建“育苗+孵化+加速”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好用好创新载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总体上,是通过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全年预期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不低于19%。新建省市级创新平台5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亿元。
主持人:王局长,刚才您讲的科技工作思路和目标很清晰,具体从哪些方面去抓?
王辉:2023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5+N”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发展“553”工程,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重点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协调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主动服务,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提升全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重组,加快南阳张衡实验室、张仲景实验室、西湖大学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南水北调元宇宙研究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条件,实现规范运行。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集聚创新、融通创新。
壮大创新主体,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大力支持南阳师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
加强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围绕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绿色食品、生物产业等优势产业,组织实施10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在绿色环保印刷板材、微纳光学功能薄膜、高效阻隔膜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集成研究,力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牧原集团与西湖大学围绕“合成生物”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打造合成生物产业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
培育科技人才团队,凝聚一流创新人才。以“5+N”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建成一批院士工作站和中原学者工作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发达地区建立“人才飞地”,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智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选派2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西湖大学、郑州大学等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推动更多成果沿途转化。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支持南阳高新区建设省级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在我市设立或共建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南阳国家高新区改革,积极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支持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创建省级高新区。抢抓省科技厅制定出台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项目在我市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聚焦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实现“争三抢一”目标。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清单,加快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探索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支持科创主体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市科技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极限思维、做极限努力、尽极限责任、创极限奇迹,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提供强劲动力支持、贡献科技方面力量。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做客我们在线访谈栏目,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