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年06月16日 来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年“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光。刘局长,您好!

刘建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可谓亮点纷呈。刘局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刘建光: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一是环境质量保持领先位次。2022年,南阳污染防治攻坚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被评为“优秀”等次。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PM10年均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62天,为全省完成年度目标的2个地市之一。水环境质量稳固领先。32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为全省3个地市之一,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服务绿色发展提质增效。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715个,总投资1294亿元,服务保障“三个一批”省重大项目134个。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逾16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荣获生态环境领域最高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跻身联合国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EOD项目试点市、“十四五”全国100家“无废城市”建设市;丹江口水库、唐河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突发水污染环境应急“南阳实践”经验全国推广,入选2022年省、市第四季度改革红榜;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内乡模式”被写入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

主持人:近年来,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的蓝天保卫战重点治理任务和措施是什么?

刘建光: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今年我们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支持建设集中供热(气)中心;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

二是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电结构优化调整;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等炉窑,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或利用工厂余热、集中供热等进行替代;深入开展散煤治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三是持续加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推进涉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采用铁路或封闭式管廊运输;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四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扬尘治理提升行动,做好建筑工地、线性工程、城乡结合部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综合治理,提升国省道、县乡道路和背街小巷等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效果;推动矿石采选与砂石骨料行业开展装备升级及深度治理。

五是推进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深度治理,全面提升污染物治理设施、无组织排放管控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开展锅炉综合治理,加强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开展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治理。

六是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汽车制造、工业涂装、家具制造、包装印刷、钢结构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持续加大无组织排放整治力度,提升治理设施去除效率,提升涉VOCs园区及集群治理水平。

七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市联防联控机制,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分类分级管控,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鼓励企业加快实施升级改造。

主持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守好一库碧水,全面加强环境治理。那么,请问刘局长,今年碧水保卫战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刘建光:今年,我们将按照“1234”工作思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围绕一个目标。围绕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具体讲,32个国省控断面稳定达到国家、省确定的水质考核目标,断面消除劣V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力争达到100%;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入库支流稳定达标。

抓好两项重点。一手抓治污减排,降低污染排放量,一手抓生态扩容,提升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治污减排方面,持续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推进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处置体系建设,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督导属地政府和责任主体加大截污治污工作,推动解决污水溢流、污水直排问题;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完善提升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生态扩容方面,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谋划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河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项目,推动河湖水生态恢复;建立水生态考核监测及评估体系,启动丹江口水库及汇水区水生态摸底调查;强化重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全面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合理安排重要河湖下泄流量,保障唐白河、淮河流域的生态流量。

三个方面发力。由以往的水环境治理为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

落实四项举措。一是坚持科学统筹。以年度碧水行动方案为统领,分阶段开展好1-5月枯水期、6-9月丰水期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和10-12月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增强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四点一线两面”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通过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严控面源污染等措施,提升中心城区白河上范营断面、白河翟湾断面、排子河邓州市断面、淮河出山大桥断面及唐河干(支)流沿线断面水质,并确保鸭河口水库、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实施精准治污。三是坚持常态长效。持续运行好“四个一”工作机制,对全市考核断面一日一预警、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阶段一讲评,并严格落实《南阳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南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奖惩暂行办法》,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四是坚持联防联控。秉承流域系统理念,坚持河湖管理流域“一盘棋”,建立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治水工作合力,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主持人:去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持续推进此项工作?

刘建光: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前期,我市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南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49项“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明确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绿色生活方式、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危险废物监管强化、保障能力等6大领域81项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是分解目标任务。完善工作专班,细化“无废城市”年度工作方案,制定工作台账,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强化项目引领。以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为重点,以“无废细胞”建设为抓手,以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大做强静脉产业等相关项目实施为引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对各部门重点约束性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等进行考核,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期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环境日、粮食日、卫生日等节点,加强宣传引导,广泛普及“无废”理念。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做客我们在线访谈栏目,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