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郑州市隆重举行。论坛公布了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案例暨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评选结果,180个信用案例和70个微视频最终入选,其中南阳市5个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在全省名列第二。
这五个优秀案例分别是:南阳市的《加强‘信用三区’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卧龙区的《以‘三化’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水平全面提升》、淅川县的《“信易+林果”走出淅川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唐河县的《“党建+信用+金融”书写乡村振兴唐河篇章》、内乡县的《信用铺就幸福路》。
案例一
加强“信用三区”建设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推动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全市开展“信用社区、信用街区、信用园区”建设,通过大范围布局、全方位推进、新思路引领、高质量落地,全面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社区、街区、园区各环节深度融合,积极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彰显南阳市国家信用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具体做法是:以信用社区为主体,发布信用公约,评选诚信家庭,在社区养老托幼、物业服务等领域实施守信激励;以街区商圈商场为主体,推广商户“信用码”,集成商户信用评级和守信激励措施,让消费者“一码知信用、一码晓环境”;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主体,设立园区信用服务站,帮助守信企业在获得信贷、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等方面享受激励措施,实现一站式信用助企兴企。
通过“信用三区”建设,全市涌现出一大批集信用评价、信用管理、信用应用为一体的信用社区、信用街区、信用园区,信用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信用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在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惠民便企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案例二
以“三化”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诚信水平全面提升
卧龙区发展改革委以“标准化、制度化、电子化”手段,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诚实守信,享受激励”的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大格局。
具体做法是:以标准化为抓手,持续改善交易信用环境,明确招投标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处置程序、部门协作职责,不断净化市场交易环境,全力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良好社会风气。以制度化为支撑,明确全交易主体信用责任,订制信用评价基准模型,精准捕捉市场主体入场交易行为,动态监测、基准赋值、量化评价、定期公示,形成有机衔接的信用评价制度“闭环”体系。以电子化为依托,实施全交易流程信用记录,实行“信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模式,规范市场主体信用应用场景,搭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
通过以上举措,有力强化了交易主体诚信意识,营造了公平公正诚信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案例三
信用铺就幸福路
中国人民银行内乡县支行以征信为平台,以信用为纽带,以金融创新为动力,以支农富民和振兴乡村为目的,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做法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银企农共赢”的原则,健全完善政府、银行、企业、村组协调沟通机制,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完成从催贷到主动还贷的蝶变。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和实施整村授信,评定信用乡(镇)13个,信用村583个,信用户近12.9万户,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实施“信贷+信用”相长工程,完成从信用到信贷的良性转换。
内乡县通过信用赋能,推进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成功推动了从个体富到共同富裕的跨越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案例四
“党建+信用+金融”
书写乡村振兴“唐河篇章”
唐河县积极探索“党建+信用+金融”模式,通过评级授信、示范引领、普惠共建、签约用信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持久活力。
具体做法是:坚持树牢党建引领工作体系,组织乡镇(街道)和农信社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打造“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信用乡镇”四信工程,在全县25个乡镇街道、534个行政村开展信用评价和授信评级。持续加强党银和政银合作,积极发挥好信用导向、金融媒介作用,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信用的“含金量”。积极整合社保、税务、不动产登记等信息资源,推动信息、信用、信贷三方联动,为整村授信推广铺平道路。联动县法院、公安局等职能部门,不断加强信用环境治理,实施联合奖惩机制,推进全县信用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打好根基。
通过以上举措,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淌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培育了信用乡村“新风尚”,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唐河篇章”。
案例五
“信易+林果”助力生态林业高质量发展
淅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地区优势,深挖本地农业产业特色,与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机结合,构建“1+2+3+4”工作法,走出一条“信易+林果”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林果产业发展。
具体做法是:对全县守信农业主体开辟行政绿色通道、优先进行产业奖补、优先推荐、优先评先评优等激励手段。在林果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对信用等级较高市场主体在降低抽查频次的同时,在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优先给予帮助。帮助信用企业寻求技术协作,利用与河南农大、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为信用企业果园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近两年以来,全县共整合涉农统筹资金3700万元,对林果产业信用企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有力促进林果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信易+林果”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信用品牌进一步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