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内乡县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建设要求,按照“夯实数字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坚持“放管服效”改革和数字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全方位推动大数据运用。目前,内乡县累计梳理公布“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6批次、共计222项,有效信息数量位居省市前列。
聚焦数字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内乡坚持“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在全县事业单位机构重塑性改革中,围绕“数字内乡”建设,及时研究、修订、完善了政务大数据中心“三定”工作方案,找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两者融合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构建起县级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统筹、数据治理、安全保障、云网融合”等全新机构职能体系。至目前,内乡县共梳理“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2178项,已完成制证种类100种,入库电子证照267308张,通过调用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实现纸质证照、纸质材料免提交事项的综合完成率达到了100%。特别是在全县推行“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中,采用“银邮+政务服务”创新模式,依托成型的银行、邮政基层网点,设置乡(镇)级便民服务代办点80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885个,按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红利,快速实现数据赋能政务服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聚焦数字创新,提高工作效能。按照“四减一造两提”要求,加快无证明、无审批“低成本内乡”城市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切实把市场主体在内乡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精心打造“数字内乡”多元化、多场景。探索创新、积极打通内乡县市场监管、公安、民政、房管、水电气暖等单位数据壁垒,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程数据共享调用,累计在线调取部门共享数据15000多条。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创新实施住宅项目“单栋联合验收”新模式,8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压缩2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依托内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健全监督、派遣、处置、考核和管理等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新格局,累计收集各类问题案件50703件,其中立案40253件,应结案40251件,结案40232件,结案率99.95%,按期结案率99.88%。
聚焦数字融合,创新应用模式。内乡县聚焦数据应用效果,把大数据赋能理念贯穿于全县经济发展、农作物种植、项目建设、文旅发展、信用内乡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运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大数据技术,创新实施“交房即交证”,实现收房拿证一步到位,同步将不动产登记业务向银行、开发企业末端延伸,以及水电气暖联动过户,大幅缩短购房居民群众的办证时间,已有5个新建商品房小区725户业主,实现“交房即交证”。不断把大数据赋能嵌入行政执法工作,贯穿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执法全过程,做到精准分析预判风险隐患,精准追踪政府资金流向,助力提升各类巡察、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的保障能力。尤其是县检察部门充分利用其学科技术、智库平台的优势,在全市率先构建起“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新模式,实现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
聚焦数字发展,丰富应用场景。内乡县以南阳市大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为支撑,树立需求导向,强力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归集共享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纳入共享范围,进一步挖掘、拓宽县内各部门大数据计算应用场景,深化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融合。按照“一体四端”的架构,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网PC端“网上办”“宛快办、”手机端“掌上办”、实体大厅端“一窗办”、综合自助一体机端“就近办”的“四端协同、服务互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政府赋能营商环境优化能力。统筹推进县级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完善政务外网、政务数据、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重点围绕突发状况应急指挥调度、重大项实施、经济运行分析、教育、医疗等主题,做好全县数据信息收集、整理、运用,打造“即时可见、即时可判、全域可控、全程可溯”的全过程智慧应用场景,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